close

育兒生活 5月號 NO.240

採訪撰文/王心妏
諮詢/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監事暨環保講師陳修玲

為了提高寶寶的飲食興趣,父母往往會選擇色彩鮮豔、造型可愛的寶寶餐具,然而,越是鮮豔、可愛的商品越可能含有高劑量的重金屬、塑化劑,它們可都是出了名的「毒」,經年累月使用不但可能影響幼兒發育還有致癌風險。另外,在烹調過程,鍋具的選用也同樣重要,一個不小心,極可能讓美味營養的寶寶食物變成毒物喔!
面對琳琅滿目的各式餐具和烹調鍋具,你知道該如何選用才能讓寶寶不受毒害?Follow me~鍋碗瓢盆,上課囉!

當心食物變毒物!
 
幫寶寶準備一份專屬餐具
當家有開始吃副食品的寶寶,媽咪就會為了如何引起孩子對食物的興趣而傷透腦筋。除了料理本身要美味上桌前,媽咪不妨再加上技巧性的擺盤,並選擇能夠引起關注力的「寶寶專屬餐具」。
 
所謂寶寶專屬餐具簡單說就是:寶寶個人飲食時會用到的奶瓶、杯子、碗、湯匙、叉子、筷子、餐盤等,甚至圍兜、餐搖椅等都是。
由於寶寶控制身體的能力、手部肌肉發育的程度等均未臻成熟、尚在持續發展中,加上雙手較小,操作餐具的靈活度勢必較大人低,此時若給予大人的餐具並不恰當,而且有衛生問題,建議父母準備一套孩子專用的餐具,並挑選專為寶寶設計的餐具用品,讓寶寶在學習用餐時更順利、更安全。
 
從餐具材質說起
挑選寶寶餐具除了必需考量實用和美觀,其「安全性」更是重要,讓我們從餐具的材質做為選購的依據吧!
目前市面上較常見且為多數人使用的餐具材質有:鐵、不銹鋼、鋁、陶瓷、玻璃、塑膠、美奈皿、木、免洗餐具……等。台灣毒物兼環保專家——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監事暨環保講師陳修玲表示:「塑膠餐盤仍是多數台灣人經常使用的餐具,但塑膠遇熱多多少少會溶出有毒物質,其實並不適合熱食;而塑膠的輕便特性,在寶寶經常使用的奶瓶和餐具中卻非常廣泛,建議父母盡量避免裝熱的給寶寶使用,使用時也要留意食物的特性以免溶出毒素讓寶寶吃下肚。」
 
謹慎使用塑膠餐具
1.市售寶寶奶瓶除了傳統的玻璃材質外,現代人多以攜帶方便、造型多樣的PCPEPP等材質奶瓶為主。其中聚碳酸酯(PC)俗稱太空玻璃,因為遇熱會溶出影響人體內分泌的雙酚A,幾個先進國家都限制它的濃度,台灣也在最近跟進管制,但並沒有禁止使用。
2.輕巧、耐用又好洗的美奈皿餐具可說是寶寶餐具的大宗,但美奈皿是由三聚氰胺和甲醛(福馬林)聚合而成,這兩種物質都對人體有害,而且美奈皿是無法回收再利用的塑膠,建議最好減少使用。
3.塑膠是聚合物,它對熱及酸比較敏感,也容易吸附油脂,一旦因接觸而釋出塑化劑和重金屬,都會影響身體健康,建議家中的塑膠製品應避免盛裝太熱、太酸和太油的食物,最好只裝冷的食物。
 
【專家評比】
對於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塑膠餐具,陳修玲建議大家可以掌握「不熱、不酸、不鹼、不油」等4大原則。而出外時面對塑膠餐具時亦可透過<表一>來分辨其可能的毒性,謹記各項使用建議方可為全家人的健康把關。
至於標榜可高溫使用的微波餐盒,她說:「只要材質是塑膠,其耐熱溫度都是參考數值,媽咪需要微波,有微波爐專用的瓷盤,還是比塑膠來得安全無虞。」

<表一>塑膠餐具的毒性比一比
塑膠材質
常見餐具
毒性
使用建議
聚丙烯(PP
粉紅色免洗碗、保鮮盒
可能溶出重金屬染料
不要裝熱食
聚乙烯(PE
塑膠袋、保鮮膜、
可能溶出塑化劑
不要裝熱食
聚苯乙烯(PS
白色塑膠湯匙、保麗龍泡麵碗
高溫會溶出致癌物:苯乙烯
不要使用
美耐皿(Melamine
餐廳用的餐具、拉麵碗
含有毒物質:三聚氰胺、甲醛
不要裝熱食(無法回收請減少使用)
聚碳酸酯(PC
兒童餐具、微波爐專用保鮮盒
含有毒物質:雙酚A
不要裝熱食;兒童應避免使用。

表格內容出自:《無毒保健康》新自然主義出版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宥王子的寶貝窩 的頭像
    宥王子的寶貝窩

    宥王子寶貝窩的部落格

    宥王子的寶貝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