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小孩子只會玩?對幼齡孩子來說,玩才是王道。
小孩子什麼都不懂?透過作息建立,孩子會從規律生活中懂得自律自發的道理。
從生活常規、遊戲和父母態度三方面來說,父母該怎麼做?本篇將給您解答!



人際發展能力指標
嬰幼兒從遊戲中,特別是成人在旁觀察並適時引導或介入的遊戲過程中,可以學習到以下多種慢慢累積而來能力:
分享à友誼à安全感
和平地玩耍à歸屬感à平等/公平
自尊心à關係的建立à團體力量
聆聽與理解力à合作à誠信
輪流à信任à欣慰
幫助他人à尊重他人à關懷他人
自我意識/情緒化à自我尊重à自我控制
 
遊戲的目的性
成人扮演的角色
兒童的遊戲發展也會因為個別差異、性別差異、同儕環境、大眾傳播等影響而有不同的發展;以現在的社會環境來說,許多孩子從小就很「宅」,電視和電腦成了孩子最常接觸的東西,專家提醒,因為少了多元的環境刺激和同儕陪伴,成人的引導與陪伴就顯得非常重要。
雖然可以幫孩子選擇適當的電視節目,但多數學者都認為,當看電視的時間愈多,孩子所表現的想像遊戲就愈少;電視與電腦的聲光影像容易干擾幼兒想像性的思考活動(此為創造力的基礎),也會促進幼兒產生「被動」的習慣,甚至可能影響幼兒各方面的平衡發展。相反地,在與父母或同儕的遊戲過程中,則會促進孩子的思考和應變能力;同時,成人也要事先了解孩子的個性與發展狀況,才能適當地介入及給予引導,使孩子在遊戲中快樂長大。
Real
實例~遊戲過程中的學習
群孩子正在玩大積木,2歲的巧巧想加入遊戲,順手推倒途中擋住她的另一位幼兒。
 
*家長可以怎麼做
用堅定的語氣告訴巧巧:來牽我的手。妳看,她跌倒了,推人會讓別人痛喔!我們一起扶她起來,然後再去找妳可以玩的積木。
 
*孩子從中學到什麼
孩子可以從這個經驗裡學到許多重要的觀念。第一,孩子會發現自己的行為有其限制。
 
Part3父母態度方面
父母在寶寶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,如同寶寶人生中的第1個老師或最要好的朋友,彼此間的互動多寡及生活環境等,都會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。
 
父母也是孩子的寶
關鍵4父母態度決定孩子的學習力
和孩子互動時,家長也需要多一點的童心與更多的耐心。很多時候,孩子的學習力和其與父母的互動情形有決定性的關係;壓力和責罵容易使孩子的學習力關機,甚至造成學習速度變慢和無法吸收的結果。
在傳統觀念影響下,很多家長只重視老師對孩子學習上(學業表現/成績)的讚美,而容易對其他方面的讚美聽而不聞或不以為然。家長其實應該用多點角度去看自己的孩子,發現孩子的優點,有時也可以用優點的讚美來鼓勵孩子改掉缺點。曾經聽過一個例子,一位母親聽到老師經常說自己孩子會主動幫忙收拾教室環境,與其他孩子比起來也比較不衝動,但因為孩子功課不好,所以這位母親一度以為這些話只是老師的「安慰話」。後來,當這位母親意識到這點時,親子關係的改變也讓孩子在學習上的表現大幅進步。
 
關鍵5讓孩子養成先思考的能力
當幼兒進入愛問「為什麼」的階段,如果父母對孩子的問題感到不耐煩,或者總是直接告訴孩子答案,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養成依賴心理,長大後也可能變得不愛動腦筋。也因為鷹幼兒的似懂非懂,很多父母會因為覺得孩子不懂或怕孩子犯錯,就直接對孩子下指令,或者跟他說,小孩子問這麼多幹嘛?我叫你做就對了。其實,這都是讓孩子感到挫折,因而剝奪孩子思考的例證。專家建議,當孩子遇到問題時,父母可以引導思考方向和問問題的方式來做;平時孩子問問題時,父母可以先不要說出答案,反問:你覺得怎麼做比較好?讓孩子先思考一番。如果孩子能說出一些可實行的方案,就立刻給孩子讚美和鼓勵,讓孩子喜歡去想、去動腦,如此一來,就容易達到教養雙贏的局面。
 
 
曾玉慧
學歷: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
經歷:明新大學幼保系講師、道禾實驗小學主任、新竹市及幼幼稚園園長
   竹北幼發拉底托兒所園長

育兒生活 8月號 NO.255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宥王子的寶貝窩 的頭像
    宥王子的寶貝窩

    宥王子寶貝窩的部落格

    宥王子的寶貝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