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預防寶寶尿布疹的方法

過去一直認為尿液中的氨(由尿素分解而來)是造成尿布疹的直接因素,現在發現主要是由於尿液中的氨使皮膚酸鹼值昇高,提高糞便中蛋白分解的作用,造成皮膚刺激,有人因而發現餵食母乳的小孩比餵食牛奶的小孩,發生尿布疹的比例較低,這是因為牛乳內含有較多會分解尿液中尿素成為氨的細菌存在。

一般媽媽最重要的是要區別尿布區皮膚炎有沒有合併念珠菌感染,簡單來說,典型的尿布疹與念珠菌所引起的皮膚炎,最大的不同是在皮膚皺摺處如腹股溝縫內,屁股溝夾在裡側的皮膚應屬正常顏色,不易侵犯,尿布疹早期都僅限於尿布接觸的區域,在嚴重之後才會向外圍擴散,夾在裡側的對磨區域皮膚是完好的,而念珠菌所引起的皮膚炎就沒有這種分佈區域上的差別,主要除了一塊紅色大範圍的侵犯之外,還會有衛星狀散發性的小紅疹,小紅疹周圍會有落屑,有時有小膿包,可以幫助我們區分。

預防尿布疹的方法:
(1)當小孩的尿布變濕或弄髒的時候,要儘快馬上更換。
(2)在每次排便之後,將您寶貝的生殖器完全清潔乾淨並保持乾爽。小心不要太用力擦。
(3)在嬰兒的小屁屁塗上一層薄薄的保護軟膏或凡士林。
(4)換上乾淨的尿布時,不要固定的太緊,這樣空氣會不流通。
(5)試著選用超強吸收力或是有塗上凡士林作為保護層的尿布。
(6)如果您的寶寶在服用抗生素,或者有腹瀉的情形,要特別注意他的屁股,並時常更換尿布。

如何幫寶寶清理耳垢

寶寶的耳垢基本上是不需要清除,只有醫師在懷疑有中耳炎或外耳炎時,為了檢查會予以清除。耳垢又分為乾性與油性,外耳道有自動將耳垢排除的功能。什麼情況需要清理,除非外耳道在排除的過程中,已經將耳垢排除到外面,此時,媽媽只要用棉花棒將外面的耳垢輕輕沾除(不要往耳朵裡面推),並不需要用挖耳垢的工具。

耳朵不是清理的愈乾淨愈好,保留些微的耳垢才能保護耳朵。媽咪可以趁著洗澡時,將用紗布或小方巾稍微以清水沾濕,之後就可以開始清潔外耳。只要在耳朵外圍繞一圈,維持外耳的乾淨清爽就可以了,提醒媽咪,千萬不要擅自使用棉棒深入內耳道內清潔,因為寶寶的耳道還十分窄小,如此反而容易將雜物推入耳內,破壞自潔機制。

在洗澡、洗頭後,耳朵進水會造成乾性耳垢膨脹,導致耳朵閉塞感。在洗澡後若發現嬰幼兒耳道口附近潮溼,可以棉棒輕輕拭乾;另外,也可用吹風機(離耳道口約30公分,弱風)將耳朵吹乾。由於耳垢具有保護耳道的作用,因此只有需要檢查耳膜(懷疑有中耳炎)或耳垢栓塞引起之不適感(嬰兒哭鬧),或疑似有聽力障礙時才需要清除。

最重要的是,替寶寶洗澡或洗頭時應盡量小心,不要使水流進寶寶的耳朵,如果進水了,也別太緊張,只要使用乾棉棒或是小方巾將外耳部份的水吸乾就好。不過,若寶寶的耳朵出現異常分泌物,媽咪也不要自作聰明地摳內耳清理,得趕緊就醫才行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宥王子的寶貝窩 的頭像
    宥王子的寶貝窩

    宥王子寶貝窩的部落格

    宥王子的寶貝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